城市发展靠实践,青春聚力助复兴。发展城市是发展城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加快城市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补齐资源短板,加快新时代城市脉搏。华夏复兴离不开城市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文学院学子立志做有理想、肯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组织大学生返回家乡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本领,以实际行动助力城市发展,文学院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赴哈尔滨市、建三江管理局、双鸭山市、伊春市等地基层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用实际行动放飞青春梦想。
哈尔滨享有“冰城”“东方小巴黎”“音乐之都”等美丽的别名。这是一座浪漫、自由、美丽的城市。经济方面,哈尔滨作为旅游胜地在旅游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哈尔滨热爱冰雪的人们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让冰雪文化成为哈尔滨市更加靓丽的名片。
实践团成员发现,哈尔滨为了建设旅游特色,在中央大街上渲染了哈尔滨市特有的异域风情。无论是街边的音乐,还是近日在网络平台爆火的中央大街夜晚的小提琴演奏、巡警,都是哈尔滨市旅游行业建设发展的体现。
实践团成员在深入走访当地特色产业、采访基层群众的过程中发现,哈尔滨不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在不断向前发展——在工业方面,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哈尔滨一直在寻求自身优势,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在农业方面,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1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个省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6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几年来,哈市农业连年丰收。哈尔滨市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之都”。
建三江地区曾经是蛮荒之地,偏远苦寒,是荒无人烟的“草甸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组织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中,便有一部分人来到了这里。他们不畏难,不惧险,积极解决问题,克服了艰苦的自然条件,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广袤黑土。
实践团成员在采访过当地民众后得知,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几十年来的辛苦耕耘,杂草丛生的荒野地才终于变成了万亩良田,种上了一批又一批水稻,供应国家粮食储备。在亲身感受水稻的生长情况下,可以更真实地感受这磅礴黑土孕育生命的力量,黑土孕育水稻,水稻孕育人民。
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机械化耕作对当地有重大的影响,由此参观了农机,感受到三江平原平坦的地理环境为机械化耕作提供了便利。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建三江地区实地考察时指出“要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几年,建三江人民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引进先进设备、技术,让当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更上一层楼。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还参观了糯稻文化园,了解糯米的相关产业,更直观感受家乡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实践团成员来到这座独具北国特色的城市,深入研究了双鸭山市的新型发展模式。双鸭山市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的东北部,是一座跟随着党的脚步不断发展的城市,其文化和工业方面融合了当地特点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系为标杆。近年来双鸭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实现了由单一的矿区城市向综合性现代化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转变。
实践团成员通过采访当地负责人,更深入了解到双鸭山市是如何向综合性现代化城市转变的。在双鸭山坚定扛起了能源保障的历史担当,有力地支援了国家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尽量避免了资源的大量开发致使一定的资源枯竭。双鸭山人在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这里拥有中国最大的沼泽湿地。并且双鸭山具有黑土、煤炭、石墨等黑色资源。这里拥有1500万亩黑土地,还具有冰雪“冷”资源,因此双鸭山紧紧围绕“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的旅游品牌,推动“冷”资源变成“热”产业。
双鸭山全面迸发了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双鸭山培育壮大煤炭、电力、钢铁、粮食、旅游、新材料“六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煤炭经济向非煤经济、原料向材料“三个转变”,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构建了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全面停伐后,伊春市积极推进生产方式的变革,开启了三次创业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新征程。通过实践团成员深入基层调查、查阅相关文件发现,伊春市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使伊美区林业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生态产业不断壮大,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实践团成员与当地负责人交谈后,了解到伊春市立足生态建设导向,并促进生态产业不断壮大。首先是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伊美区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实施了严格的森林资源管理措施;其次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伊美区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实施了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工程,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生态旅游快速发展。伊美区利用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最后生态产业不断壮大。伊美区积极发展生态产业,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等模式,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学院学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深入基层,在城市实践中厚植情怀,把对城市的热爱之情融进血液里、体现在行动中。
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秉持多听、多看、多思考、多总结的原则,就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基层党建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积极走访党员干部、农户群体以及当地森林资源馆,根据自身所学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师大学子上下而求索。高楼林立的都市、络绎不绝的游客和渐入佳境的生态环境,文学院“三下乡”学子的身影穿梭其中,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基层,积极实践。文学院青年在社会大课堂中了解家乡、增长才干、坚定信念、助力复兴,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贡献中文力量。